居住区的绿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,更具功能性和实用性。居住区的绿化主要采用分区、渗透的方法来组织空间。空间的划分绿地的划分要满足居民在绿地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。人在休息时,空间的封闭部分给人一种隐蔽、宁静、安全的感觉,便于休息;开放的部分可以增加人们交流的生活氛围。人在移动的时候,分割出来的空间可以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。通过空间划分,创造人们需要的空间尺度,丰富视觉景观,形成远、中、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,获得园中有园、景中有景的效果。
1.用墙、树篱和攀缘植物隔开。当隔断的高度为30厘米到60厘米时,空间依然是连续的,人坐着也能往外看,没有封闭感,只是空间被隔开了。当隔断高度在0.9m至1.7m以上时,视线受阻,出现封闭感。随着身高的增加,封闭感增强。
2.用水面、岩石、树木、花架、小品等来划分水面。可以拓宽空间,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拓宽有限的距离。如果岩石铺设得当,加上树木,可以增加空间层次。花架可以使空间分离,连续,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。太厚了会有阻隔感,太薄了就起不到分割的作用。
3.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,改变地面高差来划分空间也是常用的方法。同时,不同质地的材料铺设地面效果更明显。与草皮相比,硬质地砖形成质感,绿地底部界面的高差变化增加了纵深感。使用凹陷或凸起的方块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土感。沿着广场的街道边界,可以用灌木和树篱划分内外空间。
空间的渗透与联系,空间的分割,相辅相成。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,使人感到局促和压抑,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和延伸,可以产生层次性的变化。常用的技术有:
1.在利用门、窗、格子墙、植物框架设置隔断时,可以利用门洞等方法,使被隔断的空间保持独立,使人产生场所感,与外界紧密相连,相互渗透。
2.在花台居住区的绿地中巧妙运用花台,既可以分割空间,又可以使两侧的景物互相借景,互相衬托。花架作为这里的中间场景,使空间有了远、中、近三个层次,产生了空间延伸的效果。